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

[教養雜記] 財務概念建立_高年級數學與社會科跨領域活動

 財務概念建立

我們從孩子小時候,便會教導孩子認識金錢、物品價格、價值、需要與想要、預算的概念。

女兒國小高年級時,導師在班上進行一個為期兩年的活動,讓我很是欣賞,昨天和朋友聊起孩子的財務教育時,想起這件事,趁著記憶還在,趕快記錄下來。

五年級一開始,老師便發了一本手作存摺,最基本的打掃工作、行政職務都有「薪資」,每周結算,紀錄在存摺中,成為「存款」。中午若不想午休,可用存款的金額「購買」不午休,換得不干擾他人午休的自由時間,除此之外,還有其他的「消費」項目。到學期末,有一次大拍賣的時間,每個人都可用存款,「競標」所有拍賣物品,當然,存款必須高於起標價,才有參與競標的資格。

直到了六年級上學期,女兒和幾個同學,動起了一個念頭「放貸」。

起因是發現不少同學的存款金額少的可憐,但也有同學存款餘額很高,若是能夠「貸款」,就能使需要的同學可以「有息借用」,而借款者可以再賺得「利息」。經過一個多月的思考架構,與「政府」老師提議銀行成立計畫與利息計算方式,經過核准,正式成立放貸銀行,幾位存款最多的同學提出金額至「銀行」,成為「股東」,並開始向同學公告限期招募存款,「融資」成為銀行營運資金(但我忘了利息怎麼算)。又由於男生與女生市場不同(就是跟我們小時候一樣,男孩女孩分開玩),男生市場則商談一位男生為主要負責人,利潤分紅,至於股份持有比例,我就不記得了。

從這裡,我們已經可以看到豐富的小型經濟體了。()


老師:政府

薪資:收入

購買:支出

存款餘額:資產

存款不夠支出:負債

銀行的誕生:市場需求、資本家的商業腦

銀行經營模式:資本市場需求、資本家與政府訂定的遊戲規則

資金來源:部分為資本家投入,其餘為民眾存入的存款,也可說是「融資」。

銀行收入:放貸利息

銀行支出:民眾存款利息


由此小小社會可看到,缺錢借款的人,幾乎是因為消費大於薪資,消費前沒有先考慮每周的結餘,導致需要借款。借款時,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先思考利息、本利還的負擔能力。

可惜的是,因為正式開業已是六年級下學期,而且五月就居家上課到畢業,以至於未能看到最後的結果。

在這過程中,不只有搭配到六年級數學百分比概念、也融合了財務教育、經濟、社會的教育,是個很棒的跨領域活動。也很謝謝老師期末都要破費一次,準備孩子們喜愛的各種物品,吸引競標,也讓他們有存款目標。


有些細節記不得了,但我覺得應該還有很多地方,在經濟學、社會學、會計學、商業行為、管理學、消費心理學上,可以有更清楚完整的解釋說明,並有對應的名詞,若有朋友能幫忙補充,可以提供給老師日後輔助說明,就太好了。

孩子們不是不懂,只是需要有人帶領他們思考,讓他們發現~~~原來如此,然後重新檢視自己,再調整,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

2021年10月5日 星期二

【教養雜記】【不安親也能學得好】國小六年級升國中 新北市資優鑑定經驗分享 管道三能力評量

國小六年級升國中資優鑑定管道三能力評量

     女兒中年級時,成為作文比賽代表,參加培訓,一段時間後,老師曾經試探的問過想不想參加語文資優,但因為上課地點在其他學校,時間是在周六,女兒不想太累,我也因為無法接送而作罷。

    高年級時,導師讓她帶資優說明單回來,問了女兒,她說不是全班拿到。我也向老師諮詢,是因為老師覺得她可以給自己機會去嘗試看看,通過了,就有資源可以使用,沒通過,也和平常一樣生活。

    因為女兒的自我要求高,也會有偶發的暈眩,我會擔心她太累、壓力太大,很猶豫,但也會想說,若她有能力,挑戰一下也不錯。我請她和老師談一談,自己思考一下,我們也幫忙查詢資優鑑定考試的說明與後續課程安排。討論過後,她有意願挑戰,但是我們希望這是自己能力的展現,而不是靠補習出來的,所以決定靠自己準備。

    我們參加的是管道三能力評量,先初試,通過後再複試。六升七的資優鑑定分為兩類–語文類和數理類。除性向測驗外,語文類考國語和英文;數理類考數學和自然。女兒雖然很喜歡國語,但因為不喜歡英文,最後決定報名數理類。

女兒分享👉

資優鑑定考試~心得與紀錄~(數理初試)


如何準備鑑定?

➤ 性向測驗:因為國小很少圖形及空間類的測驗題,我們買一本很薄的國中入學用的性向測驗研究題型,了解一下可能的出題類型。

數學科:本來沒有要買書,是後來在書店閒晃時,女兒自己看上一本有點難度的六年級主題式數學題。她有挑有興趣的做,因為導師喜歡數學,她還會去跟老師一起研究算法。學校沒教的主題,她有興趣的,我也會陪她解題。

自然科:因為她本身愛看科學和生物書籍,本來想讓她盲考,但後來女兒主動要求我們去幫她挑本自然總整理的講義,但國小好像沒有這種講義,所以買了升私中用的自然講義,女兒說有的內容國小課本裡沒有,所以有再陪她讀,自然科倒是有讀完。 ( 後來考試回來說,有考到細胞的單元)


心理建設

資優不代表很會考試。

資優不等於績優,考試只是在檢驗學習成果,重要的是要弄懂不會的知識。

通過與否不代表成功或失敗。

重要的是自己如何自學、思考與融會貫通。


家長準備功課 - 

資優生屬於特殊生,歸輔導室安排。詢問輔導室專責老師,了解要未來就讀的國中針對資優生的學習安排。

資優生與一般生同班。

資優生輔導課程分為兩種,抽離式課程和外加式課程。以下說明以數理為例。

抽離式課程:該節數學課、自然課(生物/理化/地科),離開原班,至指定教室上課。(通常是有設資優班的學校才有)

外加式課程:平日方案為一周一次(數學、自然各一),放學後在校1.5小時。週六為學術性向假日方案,上課地點為資優中心公告,數學半天、自然半天。

外加式課程須向學校輔導室報名。平日方案是否成班,要等學校通知。假日方案是透過輔導室向資優中心報名,錄取與否要等公告,並自行上網查詢。

* 拿到資優資格,就讀學校仍為學籍所屬國中,課程由該國中安排,若想去有抽離式課程(資優班)的國中,必須變更戶籍並辦理轉學。轉學時程及新學校資優資格,須自行注意。


About 資優鑑定測驗

➤方式:

管道一-書面審查 (具特殊表現之學生);
管道二-轉銜評估(已具一般智能資優資格學生);
管道三-能力評量 (具潛能之一般學生)

➤分類:數理類;語文類

➤報名方式:各管道時間不一,請依照當地資鑑中心公告時程,向學校輔導室報名,並提供所需資料。

➤費用:依當時規定

➤時間:11月公告 ( 時間以各地公告為準)

管道一- 1月  (12月報名)/ 8月 (8月初報名)
管道二- 2月 (1月報名)
管道三- 1月報名、3月初試、5月複試

新北資優鑑定系統- 行政公告 https://gifted.ntpc.edu.tw/
新北市資優中心頻道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H_568oVqH7Jke4QQdgAkig

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

【心情小語】20210714

世間本無公平
每個人的天賦才能不同,心態不同,努力不同,選擇不同,能得到的亦會不同,亦生不同造化。
付出不同,獲得不同。
眼看他人風光處,可想彼時辛苦耕耘時?
本無天上掉下的禮物。自他人處得到益處時,自想他人為此的付出。
已發生的,無法改變,能追尋的只有現在與未來。

【讀好書】教出科學探究力 鄭志鵬

教出科學探究力 作者 鄭志鵬

知道這本書是因為藍偉瑩老師。

探究力這三個字,我覺得是「探尋 與研究的能力」。這本書著重談論科學探究力的教導,但我覺得探究力本身是可以運用在所有事物及生活之中。從觀察、發現、好奇,進而思考,並且提出疑問和想法,接著再有計畫的行動,反覆驗證想法和解決問題。

這可從 What (is it?) -> How (do es it ...?) -> Why (can it ?)
<發現原理>
也可以是 Why (it becomes... ?)-> How (to …?) -> What (can I do?) <找到方法> 
也可以是How (can it be?) -> Why (it ?) -> What (is more?) <探尋未知>
......
起源不一,組合多樣。
但本質相同,「好奇」、「認知」「行動」、「思考」、「歸納」這些交互運行,幫助我們構成對世界的理解。

「教育目標之一,是希望學生在面對問題時,具備獨立思考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;而不是成為一個龐大資料庫,腦子裡只是去搜尋老師曾講過的事情,比對出相符的資料後再提取出來解決問題。」~P.141

不僅是自然科,社會科亦然,一切現象皆可好奇,皆可探究。不斷詰問、運用各種研究方法去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,甚至創造更好的未來。

這本書不只適合教育者,若覺得想重新審視自己過去探究學習的觀點與方法,也很適合。

階段一:觀察;計畫;執行;分析、發現與傳達
階段二:想像創造、定題與推理論證;計畫與執行、分析與發現;討論與傳達、推理論證、批判思辨;建立模型


相關閱讀:

閱讀素養 黃國珍

教學力 藍偉瑩


為未來而教 葉丙成

思考的藝術 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Rolf Dobelli

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

【讀好書】閱讀素養 - 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 親子天下


閱讀素養 - 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  親子天下2019.04

        孩子識字後,閱讀速度越來越快,親子共讀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( 也可以說是需要爸媽念的時間瞬間減少 ),有時會想著,孩子閱讀書籍數量越來越多,看了這些書,到底是只有「讀」? 還是「懂」?是否會拿來「用」?也因為教改議題,「素養」被廣泛使用,很好奇作者對於閱讀素養的看法及作法,想想自己可以如何協助孩子培養所謂的「閱讀素養」,所以買來讀一讀。

        在看書之前,我因著教養孩子的過程,常常遇到孩子會錯意,出了些小狀況或是鬧些無傷大雅的笑話。由此領悟到我們大人說的話,孩子其實不太懂,所以必須搭配他認識的詞彙解釋、舉例、故事式場景、看實物、親身體驗...,需要用很多方式讓孩子理解要表達的意思,對於想像力和語言敏感度還不夠的孩子,抽象的詞彙或帶有其他含意的語句,甚至需要「表演」給他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其實不只孩子,就連我們大人也會有不少會錯意的情節發生,輕則只是鬧個笑話,若是剛好說者無意、聽者有心,又沒有重新確認與理解對方話語中真正的心意,則會誤傷彼此感情。

        知道我的理解不代表對方的理解,再讀作者對於「閱讀」和「理解」的解釋,回想到自己的求學歷程中大部分的閱讀也是知道內容,知道作者直接說明的觀點,然後就算讀完了。很少再提出反問、或是求證、或是舉一反三,來確認自己有融會貫通,似乎成了「只知其意,不知其要」和「不求甚解」兩個詞的代言人。

        引用作者的一段話來期許自己在閱讀上有所進步,也期許自己能協助孩子能利用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─『閱讀內容,然後在心中提出問題,嘗試推敲作者的想法,並發掘自己獨有的想法,這樣主動追求答案的態度與能力,才是我們期待的。

        我家三個孩子(小一、小三、小五) ,依年齡分,是進入的書中所述階段「透過初始閱讀的解碼階段 (六歲到七歲)」、 「流利度顯著提升階段 (七歲到八歲)」和「閱讀學習新知 (八歲到十四歲)」。

l   小一男孩還在解釋單詞和句子的解碼階段,好辦。
l   小三男孩的閱讀書籍雖然已到學習新知領域,但他對抽象語句的理解力,似乎還未度過解碼階段,若跟情感有關的句子,我還是得「演」給他看,協助他掌握一些句子表面的含意,也要多跟他聊聊,讓他練一下表達。
l   小五女孩的閱讀整合能力較好,閱讀的書籍種類也廣,感覺她開始有些自己的看法,將踏入多元觀點階段,所以我要思考的則是如何從她閱讀的書籍中找尋合適的主題,問出好問題,讓孩子願意延伸學習,閱讀多元資料,逐漸發展多元思考,具備審思能力。


以下是我從書中看到不錯的觀點與引用的內容,節取與摘要下來做個記錄。
P38 閱讀是取得外在的訊息,理解是消化訊息的能力,吸收養分、滋養生命。
P43 閱讀是重要工具,無關乎喜歡不喜歡,每一個人都需要有能力使用這工具。
P48 大量閱讀,熟知重點或知識,有助於累積豐富詞彙與多元知識,但未必能養成理解所需,統整訊息以建構、推論、上位認知的能力。
P65 如果帶著好奇和質疑的態度來看待一切事物包括答案,那每個答案都將成為探究與學習的開始。
P70 核心素養:是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,所應具備的知識、能力與態度。
P72  4C 是指「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」、「有效溝通」、「團隊共創」、「創造與創新」
P91-94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夏爾教授,在『閱讀發展的階段』這本著作中,把孩子的閱讀劃分為兩大階段─「學習如何閱讀」和「在閱讀中學習」,其中又分為六個階段。說明從幼兒到成人,從閱讀啟蒙到成熟讀者應該具備的能力。為原本抽象的閱讀能力確立了具體的歷程與指標。
第一大階段 學習如何閱讀
() 早期閱讀 (零歲到六歲):連結文字、語言和繪本人物與情緒。朗讀可幫孩子學習說一句完整的話
() 初始閱讀的解碼階段 (六歲到七歲):從簡短而完整的句子,自行閱讀理解簡單的文本
() 流利度顯著提升階段 (七歲到八歲):以生活經驗為基礎,運用正確斷句、音高、重讀和語調朗讀。此階段的生活經驗要多樣豐富化,親子溝通要包含成人的感受與分享。
第二大階段 在閱讀中學習
() 透過閱讀學習新知 (八歲到十四歲) 引導孩子閱讀從主題延伸的文學作品 和報導,形成主題性的廣泛閱讀。需先從脈絡較單純明確的文本為主。
() 多元觀點階段 (14歲到18) 能廣泛閱讀並理解各種形式的文本,以及包含不同觀點的文本,且對這些材料和內容有批判思考。
() 解構和重新建構階段 (18歲以上) 此時可閱讀和理解抽象的信息,透過閱讀尋找合適的材料和觀點來支持自己的見解看法。
(C: 用「問題」來引發對內容有更深的理解。-> Ex. 5W1H / QBQ ...)
P 107理解面對的課題是「知道創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做」
P113 識字就能閱讀,但能閱讀不代表一定能理解。
P126 學校給予知識層面的學習,但學生缺乏對應知識的生活經驗,對語境和語意不一定有明確掌握。
P130 在知識對應情境的背後,如果缺乏客觀檢核與審思能力,我們原先擁有的知識,經驗與方法所形成的觀點,極有可能正是導致錯誤理解的關鍵─因為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受限於固有認知所形成的我執。
P156 閱讀內容,然後在心中提出問題,嘗試推敲作者的想法,並發掘自己獨有的想法,這樣主動追求答案的態度與能力,才是我們期待的。─ 我的觀點、我的提問、我的答案、我的論述


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

【讀好書】決策的兩難

決策的兩難
作者:羅傑馬丁
出版社:天下雜誌
(一)整合思維
*考量重點:全盤性考量 <注意到別人選擇忽略的事;雙贏>
*因果關係:找出真正的現實,不被現有選項限制。多方向、非線性的因果關係。<眼前不理想的選項,不是現實,只是大家對現實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推論所拼湊出的模型。>
*決策架構:考量個別問題時,仍掌握問題的整體。
*解決方案:衝突對立中,找出創新解決方案。<雙贏>
整合思維者六項特徵:
1. 現存模式不代表現實
2. 衝突/對立的地方是解決問題的施力點
3. 認為一定有更好的處理方式
4. 能對更好的方式進行具體實現化
5. 樂於面對複雜,找出更好的方案
6. 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想出更好的方案。
(二)知識系統
在所處環境中,思維與觀點會影響所採取的行動與使用的工具,行動後的結果所帶來的經驗,會再影響思維與觀點,成為循環。這樣的循環形成我們的知識系統。
知識系統,又會因著以上的反應,成為良性或惡性循環,影響我們的生活。
由此,知識系統大致分為「觀點」、「工具」與「經驗」三大部分。
*觀點:明辨「現實」與「現像」,對立就會成為機會。
了解自己~特質、優勢;
想要什麼~動機、目的;
有系統的反思(思考自己如何思考)、從多方角度切入。
<天下沒有「理所當然」,放下原有觀點,想想「why?」會發現新東西、新想法>
*工具:理論、流程、經驗法則
*經驗:在觀點與工具中,不斷反思、檢核和調整。從中累積強化專業度、培養創造力。
讀後感
1. 生活多接觸不同人事物,並練習觀察與分析其因果關係。有助於引入不同的作法,成為行業的創意。

2.「初衷」、「雙贏」的概念,有助於鎖定目標, 堅持找出更好的方案。

3. 學習用對的方法問好問題。

4. 對人生事物的看法很重要,積極樂觀,擁有好奇、共好的概念,更容易放下自己的觀點,聽進他人的觀點,找出更好的路。

[心情小語] 2024 生日快樂

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好好的看一部劇。這幾年幾乎是看濃縮解說版甚至加1.25倍,知道的是故事情節,人物關係糾葛,充其量可以說,嗯,有看過。 而人物在事件情境下的心情轉折、心境變化、人生選擇,都無法好好地感同身受。 最近剛好看到一部輕鬆的連續劇,於是今年生日送給自己的禮物是一集一集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