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

[教養雜記] 財務概念建立_高年級數學與社會科跨領域活動

 財務概念建立

我們從孩子小時候,便會教導孩子認識金錢、物品價格、價值、需要與想要、預算的概念。

女兒國小高年級時,導師在班上進行一個為期兩年的活動,讓我很是欣賞,昨天和朋友聊起孩子的財務教育時,想起這件事,趁著記憶還在,趕快記錄下來。

五年級一開始,老師便發了一本手作存摺,最基本的打掃工作、行政職務都有「薪資」,每周結算,紀錄在存摺中,成為「存款」。中午若不想午休,可用存款的金額「購買」不午休,換得不干擾他人午休的自由時間,除此之外,還有其他的「消費」項目。到學期末,有一次大拍賣的時間,每個人都可用存款,「競標」所有拍賣物品,當然,存款必須高於起標價,才有參與競標的資格。

直到了六年級上學期,女兒和幾個同學,動起了一個念頭「放貸」。

起因是發現不少同學的存款金額少的可憐,但也有同學存款餘額很高,若是能夠「貸款」,就能使需要的同學可以「有息借用」,而借款者可以再賺得「利息」。經過一個多月的思考架構,與「政府」老師提議銀行成立計畫與利息計算方式,經過核准,正式成立放貸銀行,幾位存款最多的同學提出金額至「銀行」,成為「股東」,並開始向同學公告限期招募存款,「融資」成為銀行營運資金(但我忘了利息怎麼算)。又由於男生與女生市場不同(就是跟我們小時候一樣,男孩女孩分開玩),男生市場則商談一位男生為主要負責人,利潤分紅,至於股份持有比例,我就不記得了。

從這裡,我們已經可以看到豐富的小型經濟體了。()


老師:政府

薪資:收入

購買:支出

存款餘額:資產

存款不夠支出:負債

銀行的誕生:市場需求、資本家的商業腦

銀行經營模式:資本市場需求、資本家與政府訂定的遊戲規則

資金來源:部分為資本家投入,其餘為民眾存入的存款,也可說是「融資」。

銀行收入:放貸利息

銀行支出:民眾存款利息


由此小小社會可看到,缺錢借款的人,幾乎是因為消費大於薪資,消費前沒有先考慮每周的結餘,導致需要借款。借款時,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先思考利息、本利還的負擔能力。

可惜的是,因為正式開業已是六年級下學期,而且五月就居家上課到畢業,以至於未能看到最後的結果。

在這過程中,不只有搭配到六年級數學百分比概念、也融合了財務教育、經濟、社會的教育,是個很棒的跨領域活動。也很謝謝老師期末都要破費一次,準備孩子們喜愛的各種物品,吸引競標,也讓他們有存款目標。


有些細節記不得了,但我覺得應該還有很多地方,在經濟學、社會學、會計學、商業行為、管理學、消費心理學上,可以有更清楚完整的解釋說明,並有對應的名詞,若有朋友能幫忙補充,可以提供給老師日後輔助說明,就太好了。

孩子們不是不懂,只是需要有人帶領他們思考,讓他們發現~~~原來如此,然後重新檢視自己,再調整,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[心情小語] 2024 生日快樂

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好好的看一部劇。這幾年幾乎是看濃縮解說版甚至加1.25倍,知道的是故事情節,人物關係糾葛,充其量可以說,嗯,有看過。 而人物在事件情境下的心情轉折、心境變化、人生選擇,都無法好好地感同身受。 最近剛好看到一部輕鬆的連續劇,於是今年生日送給自己的禮物是一集一集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