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

[終身學習] 親子共讀與語文素養


親子共讀與語文素養
地點: 新莊社區大學 (新莊高中)
講者: 吳燕真
時間: 107/4/28 14:00~16:00

周六下午,帶著孩子們去聽講座,行前和孩子們說明講座主題與時間長度,約定好,若是聽不懂可以安靜的畫畫,便帶著畫本、基本文具與蠟筆出發了。

講師是二寶媽,也是大學國文講師,對於現今大學生的國語文程度有一定的了解,加上近來課綱修改的議題,讓我也想了解一下教育前線者的想法與建議。

講者的演講功力十足,親和力100分,因為主題廣,參與者家中寶貝從1歲多到五年級都有,講座中與聽眾的互動程度很高,針對家長的擔憂與顧慮都有說明與回應,讓我有所收穫。以下是自己的理解與想法:
現在的科技進步,有很多管道可以幫助我們獲取知識。但是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電視、手機與電腦的使用,是以父母行為來模仿與學習,對於這些東西他們是沒有任何主動抵抗的能力,講師還模仿了孩子看電視30分鐘後的呆滯表情給我們看,讓我心有戚戚焉。
也或許是老派、是習慣,與電子書相較,書本的重量與質感還是我遨遊書海的優先選擇。
懷孕中期即可開始唸書給胎兒聽,但其實是讓準爸爸開始有迎接新生兒的心理準備,讓準爸爸有參與感,在孩子出生後能快點進入狀況,成為神隊友。
孩子出生後,從床圍的黑白圖案的布置、與孩子說話(自言自語),其實就是共讀的一部分。可以在家中布置一個小小閱讀角,在孩子的可視角區,牆上或門上陳列書籍正面,增加曝光次數,引起孩子好奇觀看,再拿出來唸給孩子聽。
共讀前若有固定的程序儀式,可以讓孩子有著規律的安心感,也可讓孩子坐在懷裡,有著安心與溫暖,陪他翻翻書,唸唸書裡的故事、圖案,雖然只有5分鐘,也是共讀。因為大幼兒的專注力最多只有7分鐘,即便是成人也只有約莫30分鐘,便會開始精神渙散,講師也提到了大學教室裡的學生上課狀況,讓她需要時不時便與學生互動,刺激一下學生,讓學生回到學習這件事上,也讓我想起了片段大學時帶恍神時的上課時光。
對於大孩子的閱讀也提到了漫畫這件事。漫畫、動畫也是目前的潮流,換個角度想,看圖也能啟發孩子的對畫面的美感,或許因此能畫出腦袋瓜裡的想法,這樣也很好。而從少字的繪本轉至純文字書,可以用有插圖的橋樑書,讓孩子不排斥純文字書,再逐漸增加文字量。閱讀其實是多方面的,文字書只是其中一部分,可以體驗不同方面帶來的樂趣。
中年級孩子閱讀速度增加,父母選書速度跟不上孩子啃書的速度,難以同步跟進,這時可以找些介紹書籍的書,裡頭會針對推薦書籍有內容介紹,再從裡頭挑選適合的書籍。
對於脫離保存期限的高年級孩子可以提供一些關於自我成長的書籍、小說,讓孩子轉向青春期時,能透過書中的情節,在自我心靈變化的成長過程中,能認識到,原來還有人跟我一樣,紓解成長的壓力。
針對資本不雄厚或是有挑書困擾的,圖書館是很好的資源,觀察到有孩子愛不釋手的書,就可以果斷購買成為藏書。
課綱的改變,與國際表現有關,講者認為現在孩子的考試內容仍然以選擇填充背誦等方式,少有思考性的問答,以至於國際評比每年都落後其他國家,而且逐漸退步。並且,光是應付這些制式的考試,孩子捨棄了課外的閱讀,只讀老師指定書本,成了習慣,到了大學,仍是只讀考試用書。
語文素養跟生活經驗有關,孩子因著雙薪家庭而在安親班待著,坐了一整天,難有動態活動與不同的生活經驗,作文的內容乏善可陳。可以在安親班的選項外,考慮不同的動態活動與增加生活體驗。
家長的身教很重要,父母都要能在孩子面前看書,讓孩子覺得看書是件很正常甚至有趣的事。習慣成自然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[心情小語] 2024 生日快樂

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好好的看一部劇。這幾年幾乎是看濃縮解說版甚至加1.25倍,知道的是故事情節,人物關係糾葛,充其量可以說,嗯,有看過。 而人物在事件情境下的心情轉折、心境變化、人生選擇,都無法好好地感同身受。 最近剛好看到一部輕鬆的連續劇,於是今年生日送給自己的禮物是一集一集的...